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集智创新兴业” 北京打造纳米科技创新高地

  2013年6月18日,清华-富士康纳米科技研究中心超顺排碳纳米管阵列产业化项目正式签约入驻北京纳米科技产业园,这是继纳米绿色印刷项目之后又一个纳米重大科技成果落户纳米科技产业园。

  三年前,在中科院化学所的一间展览室里,中科院化学研究所新材料实验室主任宋延林给科技日报记者展示了神奇的“印刷”过程:在一块看不出任何字迹的金属板材上,先倒一层水,然后再涂上墨,就会出现我们平常看到的印刷字体,这样的版就可以直接用来印刷。

  如今,这种采用新型纳米转印材料实现直接打印制版的纳米绿色印刷技术,已经在北京日报京郊版、潍坊日报试印,并为2013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主场印制了2万张门票。纳米技术正悄然来到人们身边。

  此外,纳米能源、纳米膜材料、纳米碳材料……北京在这些纳米研究的前沿领域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作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新一代共性技术,纳米技术受到各国高度重视。北京通过引进国际顶尖人才和优秀团队、积极探索纳米科技成果批量转化模式、建设纳米科技产业园等措施,已初步建成纳米科技创新高地。

  北京初步建成纳米科技创新高地

  北京市在纳米科技人才、科技成果、科技资源等方面领先于其他地区,并已形成辐射全国的格局。

  科技人才:北京是全国水平最高、数量最庞大的纳米领域专业技术人才资源聚集的地区,也是世界上从事纳米科技专业人才数量最多、聚集度最高的区域。据初步统计,全国各个层面的纳米专门人才资源主要集中在北京,北京的综合性高校中从事纳米及相关研究的科技人员占到10%—20%,一些科研院所中纳米及相关研究人员比例甚至接近80%。

  科技成果:经初步统计,北京市纳米科技论文,包括与国内外合作的论文数量约占全国论文总数的50%以上,其中高端论文比例超过65%。北京发明专利数量约占全国的15.6%,在省和直辖市当中排名第一。2011、2012年国家科技奖中纳米领域获奖数27项,北京占15项。纳米绿色印刷制版、碳纳米管透明导电膜、碳基集成电路、纳米发电机、抗肿瘤用碳纳米复合材料等领域的研究水平国际领先,部分成果已经开始实现产业化。

  科技资源:北京聚集有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等多家国内著名纳米科研机构,拥有国内50%以上的纳米科技资源,每年承担国家50%以上的纳米科研项目,研发实力和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北京拥有纳米相关领域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超过10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超过20家,已形成比较完善的研究体系和软硬件条件,为北京纳米科技产业集群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研发创新环境。

  集智:汇聚纳米领域国际顶尖人才和优秀团队

  北京拥有与纳米相关的两院院士超过40人,拥有国家纳米协调指导委员会专家10人,并引进了全国纳米领域唯一的“顶尖千人计划”入选者落户北京。

  实施“千人计划”“海聚工程”“高聚工程”吸引纳米领域高端人才。代表人物有:纳米发电机及纳米压电电子学发明人、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教授、中科院外籍院士王中林;碳纳米管分散技术专家、日本北海道大学教授古月文志;纳米压印技术发明人美国工程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周郁;提出并实现超顺排碳纳米管批量制备技术的清华大学范守善院士;在碳基集成电路及光电器件研究水平国际领先的北京大学教授彭练矛教授。

  其中,王中林是国家“顶尖千人计划”入选者,现任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所所长,在纳米发电机、压电电子学等方面取得多项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原创性和开创性研究成果,是世界上在材料和纳米领域论文引用次数最多的前五位作者之一。目前,在北京市科委支持下,王中林牵头的国际领先的中科院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已与纳米科技产业园签订意向入驻协议。

  专注于超顺排碳纳米管阵列研究的范守善院士已在超顺排碳纳米管阵列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应用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依靠自身力量开发出超薄电容式碳纳米管触控屏幕和多点电容式碳纳米管触控屏幕。其团队研发的触控屏幕尺寸从1.52英寸至10英寸均已实现量产。

  总之,作为北京纳米科技产业的灵魂,这批顶尖领军人物在聚集团队、引领产业方向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创新:积极探索纳米科技成果批量转化模式

  如果说高端人才及其创新的研究思路是良种,那么营造合理有序的创新机制则是必要的土壤。纳米产业是典型的技术驱动型行业,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高附加值的特征。一项纳米科技成果从实验室技术转化为成熟的工业技术和商品要跨越两个“死亡之谷”:一是从技术到产品:实验室技术能否经得起批量生产的考验,主要包括技术和产品标准的确立、规模生产稳定性和成本竞争力;二是从产品到商品,主要涉及用户需求、市场策略和商业模式等众多挑战。

  北京市科委在纳米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持续探索,总结出纳米科技成果批量转化“北京模式”。

  一是承接院市合作,推进中科院科技成果在京转化。重点推进纳米印刷、纳米隔膜等成果产业化进程,突出科学家同产业(职业)经理人的合作,探索政府引导资金、社会资金和科研成果三者的有机融合。

  二是针对企业需求,以应用为牵引,对接北京市纳米科技成果。通过合作引进和我市科研机构研发创新相结合,实现在京产业化和应用领域的推广。同时在量子点激光通讯领域推进企业需求和我市科技成果的对接。

  三是发挥企业系统工艺集成优化能力,结合企业重点业务布局全面承接纳米科技成果产业化。重点推进电控、北汽等企业在电子、汽车等方面承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四是大力推动纳米共性平台建设,有效解决纳米企业面临的技术瓶颈,统筹资源实现协同发展。目前已支持碳基集成电路平台建设和纳米机器人平台建设。

  五是建设纳米专业孵化器。推进清华启迪孵化器成立纳米科技专业孵化器,发挥启迪在纳米初创项目筛选、培育、孵化作用,并推进其与北京纳米科技产业园开展战略合作。双方按照市场机制开展项目合作,实现纳米科技成果小试、中试、产业化全链条无缝对接,打造纳米科技成果批量转化模式。目前,启迪已开辟出孵化面积5000平米,已储备纳米孵化项目22个,组建了专业孵化团队,与清华大学魏飞课题组碳纳米管批量制备项目、李建国课题组纳米合金材料项目、上海攀业公司储氢电池项目达成入驻孵化器事项,后续将紧密跟进这些项目适时进行孵化投资。北京纳米科技产业园正在建设纳米专业孵化器,一期4万平米孵化器计划今年8月开工建设。

  兴业:打造纳米科技产业园成为纳米科技创新载体

  2012年4月21日,北京市科委与怀柔区签署共建纳米科技产业园协议,启动了北京纳米科技产业跃升工程,以“国际一流、高端引领”为总体发展目标,汇集纳米领域优秀科技成果,提升纳米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纳米科技成果的批量快捷转化和产业化。

  北京纳米科技产业园区位于怀柔雁栖经济开发区内,规划总面积3.31平方公里,涵盖纳米领域共性技术研发、科技成果孵化、成果落地转化、产业化支撑服务等功能,致力于纳米科技在能源、电子、环境、生物医药四大领域的应用,未来将建设成为集纳米领域技术研发、成果孵化、生产制造、商务服务于一体的生态产业集群和国内领先的高端纳米产业基地。

  北京市科委在科技资金、科技金融、科技平台、科技人才、科技孵化、国际科技合作等方面,为园区提供一揽子的政策支持。

  在科技资金方面,北京市科委设立了纳米科技产业园建设科技专项,2012年3000万元,2013年5000万元,同时利用市统筹资金支持纳米科技成果转化,累计支持资金额度3.8亿元。今后还将进行滚动支持,为园区的技术攻关和成果产业化提供稳定支持。

  在科技金融领域,正在筹备设立纳米科技产业发展引导资金,资金规模5亿元,主要用于园区科技成果转化、园区科技型企业贷款给予支持;同时引入社会投融资资源,为园区成果转化和企业成长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科技保险等全方位的创新金融服务。

  在科技条件平台建设、企业研发机构和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等方面,向园区企业和研究机构进行适当倾斜。目前中科纳新纳米绿色印刷工程技术中心。

  在“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科技新星、海聚工程等的评选以及推荐国家“千人计划”人选等方面,对园区科技和创业人员进行适当倾斜。

  科技孵化方面,开展对纳米科技领域专业孵化器的建设指导和认定,并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方面向园区倾斜。在国际科技合作方面,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等方面对园区进行适当倾斜。

  怀柔区政府出台了《怀柔区纳米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资助办法》和《怀柔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1+X政策》,对于在纳米产业园落地的纳米项目,给予政府股权投资、优惠地价、房租补贴等优惠政策。

  市区两级政府在纳米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推进过程中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发挥各方优势,整合政府、市场、科学家三方面资源。通过政府提供土地、政策,发挥市场机制引进专业机构代建厂房推进转化进程,让科学家专注产业化进程。

  目前,北京纳米科技产业园发展态势良好,初步形成了纳米印刷、纳米能源、碳纳米材料、纳米膜材料等板块快速集聚发展的格局。纳米印刷板块聚集了以中科纳新公司、中科纳通公司为龙头的纳米绿色印刷材料、设备与应用企业;纳米能源板块聚集了以有色金属研究总院、集盛星泰公司、中科院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等为龙头的纳米结构电池材料及动力电池、纳米材料超级电容器、储氢合金研发生产企业以及纳米发电机研发创新基地;纳米膜材料板块聚集了以碧水源股份公司为龙头的水处理膜材料、组器研发生产与工程服务企业;纳米碳材料板块聚集了以清华—富士康科技研究中心为龙头的碳纳米管材料研发生产基地。截至目前,纳米科技产业园纳米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已达29项,已发展成为国内重要的纳米创新高地和产业聚集地。2013年6月18日,纳米科技产业园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北京国家纳米科技产业化基地专家评审。

  集智是创新之源,创新是兴业之本,兴业是集智之基。有一流的人才队伍,有健全的创新机制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创新举措,北京纳米产业必将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首都新的经济增长极。(编辑邹长森)